无字纸>仙侠修真>后三国传记 > 《》:北魏裂变2
    【中山王元英】

    公元507年,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四年,北魏著名的宗室元帅、中山王元英,平东将军杨大眼,率领着三十万部队南下,准备一举攻破南梁咽喉重城——钟离。

    南梁钟离守将昌义之,督率不足万人的部众,苦守城池。

    魏军昼夜不息攻城,昌义之督率钟离的守城将士们变换花样御敌,北魏军队战久而无功,主帅元英因此气恼,立下“钟离不破,誓不回朝”的重誓。

    恰在此时,北魏宣武帝元恪颁诏书给元英,召他回朝。

    元英收到的诏书这样陈述:“中山王辛苦恣睢,率领我国精锐部队,攻打南朝重镇钟离,矢志歼灭敌寇,可自从春二月开始,淮河两岸淫雨不停,地气蒸湿,朕念及中山王和大魏将士行军日久,力量消耗殆尽,故而同宰辅大臣决议:‘征召中山王回师,秋后再战不迟。’”

    三年前,宣武帝元恪颁给任城王元澄一模一样的诏书,元澄当时收到诏书,老老实实领兵回去寿州。

    时过境迁,这一次,中山王元英没有乖乖听话,没有效法他已经失势的堂兄元澄,他矢志破钟离,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,钟离城不但没有攻破,北魏为此损失整整二十万精锐部队,战马无数,军事实力遭到重挫。

    等朝廷派出去宣旨的大使从淮南回来,带回一封元英亲手写给朝廷的书信,信上面有三个字,“城必破!”元恪见信,欢喜非常,待和高平王元雍、广阳王元嘉、宰相高肇、给事中甄琛等人秉烛商议后。朝廷慷慨答应中山王元英继续围攻钟离的请求,天子元恪派遣步兵校尉范绍前去淮南辅助元英攻城。范绍到了前线,视察钟离城隍守卫,赞同持节将军、尚书刑峦的建议,认为钟离城防坚固,难以攻下,于是劝说元英班师,可元英求胜心切,不听他的。

    范绍还朝,把自己看到和预判的情况启奏给天子元恪,元恪只是笑,再没有多说什么。

    中山王元英如此自信,宣武帝元恪却如此信赖手握重兵之人,的确令人匪夷所思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翻开史书对元英记载,他在此前作为北魏宗室将才,无论是宣武帝元恪本朝,还是孝文帝元宏执政期间,均有过赫赫战功,且都是针对南方的战事。

    其中由元英直接领导并大获全胜的著名战役,一共两次。

    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,魏孝文帝元宏南伐齐国,元英担任汉中别道都将,那时候他年纪尚轻,初生牛犊不怕虎。魏军向南出发之前,元英上书给孝文帝元宏,“大驾(这里指元宏)亲动,势倾东南,汉中必有可乘之机”。孝文帝元宏听这些话,喜出望外。自从孝文帝主政以来,反对他迁都洛阳、鲜卑汉化、对南齐用兵的声音,比比皆是,他每天都听得到,尤其那些鲜卑的老贵族们,势力庞大且盘根错节,他们倚老卖老,顽固不化,明着暗着阻挠孝文帝元宏的国家大计。被鲜卑老人诟病惯了,孝文帝元宏看见元英上书,恰似清流注于心田,欣欣然,答应元英请兵,攻打汉中,授予他担任汉中别道都将,为了战事顺利推进,元宏一并派出战经验丰富的平南将军刘藻,辅助元英南伐。

    这件事很是在北魏朝堂引起骚动,有人背地里诋毁元英,说他心怀不轨,更多的人只当元英这么做是强出头,说他想和堂兄任城王争锋,想为给父王、祖父争光罢了。

    关于皇室宗亲,中山王元英这一枝,来头可不小呢。

    元英和任城王元澄的祖父,拓跋晃,人家可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长子。

    北魏延和元年(432年),拓跋晃被父皇立为太子。七年后,笃信佛教的拓跋晃,公开反对父皇拓跋焘灭佛诏令,并且利用东宫力量,在父皇灭佛期间设法保全许多僧众性命,赢得大批朝臣拥护。拓跋晃的这一做法,惹恼了太武帝拓跋焘,从此父子离心,二人的愈演愈烈,且不可调和,不久,中常侍宗爱受拓跋焘指使,害死太子晃。可是拓跋晃的子嗣,并没有因为他受过多牵连,却再与北魏皇权无缘,元澄和元英,算是拓跋晃这一条支脉中最优秀的种子选手。

    实践出真知,亦出人才。

    “汉中之战”,元英凭借智谋、胆识和实战本事,在这场以少对多的战事中,出奇制胜,多次打败齐军主力,把人家打惨了,大获全胜。等元英率领部众凯旋,等着加官进爵,回去洛阳领功,不成想半路上有人使绊子。原来是南齐豫州刺史,梁武帝萧衍的哥哥萧懿,已在此前派人说降北魏仇池一带的氐族部落,萧懿顺便给他们输送大量财物,用以结盟。

    当元英率领“汉中之战”凯旋的魏军,行至山路十八弯都不算什么,羊肠小道三十六回,“地方百顷,四面斗绝”的仇池附近时,漫山遍野的氐人突然向他们发起偷袭,占据易守难攻的险要路段,截获他们的粮食,阻断归路。事发太突然,元英突然愣住,从马上下来,避开一只冷箭的元英,即刻进入战备状态,稳定自己的情绪,稳定军心。当前后左右猴群一样的氐贼,争先恐后围剿他们时候,魏军大乱,元英一不做二不休,急命鼓手击鼓,声震山野,北魏将士人心大安,迅速投入战斗,氐贼稍稍退却。元英又根据地形,调整战事行动,且振臂呐喊、亲冒矢石作战,且战且行。有一支流矢刺穿他的面颊,因为盔甲遮掩,旁人看不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