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字纸>仙侠修真>后三国传记 > 《》北魏裂变 8
    【大战贤首栅】

    常言道:一山不容二虎。

    元恪少年英武,萧衍意气风发,南梁和北魏,势均力敌,不狠狠打上几架,总不够意思。

    南梁天监二年,北魏景明四年,公元503年,三月,元恪收到任城王元澄来自寿阳城的捷报。

    就在月初,元澄派遣长风城主奇道显,侵犯梁朝,顺利夺取他们两座沿淮城堡。元澄在给朝廷报捷的同时,顺便附一封短信给天子元恪,信中提到去年流亡洛阳的萧宝寅。

    “师出有名,实乃天授!”元恪反复念着任城王信中的话,讨伐南梁的心思更坚定了。

    巧合的事情扎堆而来,南梁大镇之一的江州刺史陈伯之投降北魏,恳求朝廷发兵,说他自己愿打头阵。

    宣武帝元恪秀眉一挑,口里念到:“送上门的好事,不打也不行了。”然后连夜通知政令、仆和诸曹尚书、侍中、散骑常侍等,明早集合大殿议论南伐之事,第二天,大家的意见大都指向用兵南梁。

    萧宝寅来洛阳近十个月。“客舍青青柳色新”,又是一年春天,四月朔日,内监来他府上宣布天子诏命,他被任命为都督东扬等三州诸军事、镇东将军、丹阳公,驻守于东城。

    萧宝寅行礼接旨,他盼这一天太久了。内监走了以,他去祭室焚香祷告,祭室里面放着父兄的牌位,萧宝寅哭了整整一夜,府上的人都跟着动容垂泪。自从萧宝寅在洛阳安居,他一刻不忘家国之恨,平常饮食朴素,着粗布衣服,从来没有笑过。

    除了授予官职,北魏朝廷还格外给他配置五百虎贲军士,财政拨出专款,许他广泛招募壮士。等秋天出兵南梁之际,这些人的数量加起来,有三千人之多,萧宝寅把他们分成左右两军,选择其中优秀可信赖的人做军主,包括颜文智和华文荣。

    天子元恪还答应萧宝寅,等今年战事结束,他人回到洛阳,就会把妹妹南阳公主许配给他,许他驸马都尉和大州刺史的职务。

    南橘北枳,有时是这个模样。

    这个后来背叛北魏,怨杀郦道元,被后人广泛诟病的南齐公子萧宝寅,他虽然落魄,形单影只,却怀着死嗑到底的决心,凭着一腔孤勇,走上和南梁萧衍不共戴天的对抗之路,他的存在,是北魏和南梁之间一道人为的鸿沟。从他身上我们不难发现,历史虽然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,可人为的因素不可小觑。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,更是人的历史。

    此次与萧宝寅同时拜将军的,还有投诚过来的南梁江州刺史陈伯之,他被任命为都督淮南诸军事、平南将军、江州刺史,驻守地为阳石(今安徽霍丘东南)。

    中山王元英因为“汉水之战”的功劳,被朝廷任命为镇南大将军,定于秋八月率领西路军攻打司州义阳(治今河南信阳北)。

    六月,宣武帝元恪又收到任城王从南方上呈的奏表,元澄在奏表中言称:“伪梁萧衍命人阻断东关,欲胜天力而使巢湖泛滥,灌我淮河南部的城堡。他们借助吴、楚两地有水域之便,一边淹灌一边掠夺,如今我寿阳民众人心惶惶,害怕水患,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,寿州难以保全。现在正值盛夏,不是言兵事的时候,我们若想攻敌人于不备,就得在我国各州戒严,准备兵士和战马,等入秋后汇齐行动。若这场战事顺利的话,就算不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,至少能和萧衍隔长江南北而治,以敌国之礼抗衡,这不是难做到的,如此一来,我们沿淮的百姓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。”

    元恪再次召集八座、散骑常侍等政要,坐下商量,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朝,魏帝元恪当堂下诏:“征调冀、定、瀛、相、并、济六州,一共两万兵士,并一千五百马匹,于八月底秘密向南出发,奔赴寿阳,行期一个月,等和三万寿阳军合师,五万军一切事务,不分大小,全权委托给任城王元澄处分,萧宝寅和陈伯之,因为之前已分别授予官职,抵达南方后,俱听从任城王调遣。”

    这次朝会,元恪还特诏六皇叔彭城王元勰为太师。

    北魏大军兵分两路,开往寿春方向的20000部队有条不紊,任城王元澄等候多时了。另外一支部队,由中山王元英率领,一万兵士,一千匹马,八月中旬开赴义阳。

    二十天后,元英部众接近义阳城,就地安营。驻守义阳的南梁人蔡道恭,司州刺史,将门出身的他,军事谋略和实战经验都有。当他听说一支北魏部队正朝义阳开进,他不敢大意,即刻命骁骑将军杨由出城部署。杨由是干将,他出城后,驱赶城外三千人家整体搬迁,前去防守进出义阳的贤首山。

    三千人家到了地方,杨由命他们在贤首山隘口设置三重栅垒,因为没日没夜施工,防御工事不到十天就完成了。收工时候,杨由登上坚固堡垒的最高处,向北方望,静静的云团,山丛和溪流,深舒一口气,此时他并不知道,死亡之神正悄悄逼近他。